更新时间:2025-10-16 04:02:25
更年轻的时候,我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观念,时至今日反而能越发的理解,接受然后认同。我们的人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什么时候打孔,什么时候上色,什么时候装盒售卖,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的社会管控,你要怎么学习,上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时候该谈恋爱,什么时候该结婚,一切的一切都有标准化的定义,他告诉你要怎么做,才能成为社会这种大工厂里合格的产品,才能被套上成功的光环,站在聚光灯下展示。但是人生真的有标准答案吗?按部就班的标准人生是不是就能更加的接近幸福,更加的触手快乐的伊甸园?
当你开始反思开始思考开始回望被规划的人生道路,像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墨守成规的生活几十年之后,你会突然惊醒,也许你的人生并没有那么的标准,他开始倾斜,开始偏离,开始走上了更加离经叛道的歧途。
总有那么一个节点,一个触发的机制,让你惊觉,啊,我的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这样呢?难道注定是个不幸的结局。鸣海是在小时候最喜欢的姑妈孤独死之后开始的恐慌,恐慌引起慌乱,慌乱导致失智,而失智则会走向愚蠢,从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到兵荒马乱的相亲。而我也是有过如此相似的经历,不得不说日剧的高明之处,在绝对真空的虚拟影视中去极致的讨论贴近现实的社会问题,此时此刻不得不发出感慨,什么时候中国的编剧能创作出这种又深度又有趣味的作品啊,比起毁天灭地的恨海情天,关注一下一日三餐和孤独死是不是更有市场啊,虚假的繁花终究是会像泡沫一样溃散成粉末的,给观众点用脑看剧和思考的时间吧。
中国目前的下行经济真的雷同于日本当初泡沫经济的尾声,越是精致的妆造浮华的剧情越能闻到果实熟透之后散发出来的糜烂香气,极致的甜腻中隐含着死亡的冷冽青色。相反经历过衰败期及失落的一代的日剧,在挖掘生活的小确幸上,真的是不予余力(不然也真的是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总得为了什么让生活继续下去吧?想想未来的我们,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此刻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绝对达成了不朽。嘛,真相什么的严根不重要!)所以,你是真切的可以感受到价值观上得包容,允许偏离标准,允许不再是柜台聚光灯下的光鲜商品,可以带着那么点不羁那么点瑕疵站在世俗轨道的角落。毕竟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标准的人生,甘苦自渡,冷暖自担,幸福永远是他人营造的幻觉,我们都只能隔岸观火的仰望仿佛真实的幸福。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的思维总是无法集中于剧情,其实剧情于我已经不在那么重要了,那一句句口号,已经足以撞动我的心门,想要一个人快乐的生活,体面的死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个伪命题,快乐只是一瞬间的心情,长久的世间都是平静,死水一般,痛苦的波澜快乐的浪涌,都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死亡从来都不体面,寿终正寝不过是幸福的另一种幻觉,不过是生者假想的意淫。既然幸福,快乐,痛苦,体面都是虚浮的假象,那剥离假象的现实就是:无论你是聚光灯下的标准品还是垃圾堆里的瑕疵品,是成功人士还是一个loster,我们奔赴的一个共同未来都是腐烂成一堆烂肉。这么想想,似乎怎么活都可以呢?耐的住选择的反噬,经得起后悔的折磨,其实都不差。
活着既然只是一种状态,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灵魂和生命,才是第一要义。所以尽最大可能去自由去选择去承受,然后坦然变成腐肉。至少可以滋养其他生灵,让坟头冒出一颗青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身体的欲望压抑得住吗?
下一篇:这片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